2025上海书展|王慧莲×贾非:中国古迹中最美的桥

2025上海书展|王慧莲×贾非:中国古迹中最美的桥

hyde023 2025-08-19 商业装修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8月16日晚,《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个中国古迹》一书在上海展览中心“2025上海书展”现场举行了新书分享会,该书作者王慧莲与独立学者贾非以“中国古迹中最美的桥”为话题进行了分享,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发布两位嘉宾现场对谈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分享会现场

南方的桥与北方的桥

贾非:北方桥梁和南方桥梁有哪些不同,我觉得很难去比较,但可以有一些笼统的认知,那就是由于气候差异,南方降水量比较大,河流湖泊众多,因而南方桥梁呈现出跟北方桥梁非常大的不同。比如说,中国的廊桥,我们很多人都看过《廊桥遗梦》,但其实世界上廊桥最多的国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美国现存廊桥有800座左右,而中国现存的古代和近代廊桥有1500座,这1500座有95%以上都在南方,但也不能因此就说南方碾压北方,因为廊桥文化很可能是源自北方,所以在北方留下了一些非常古老的廊桥建筑形式和被发掘出来的考古遗迹,并且北方的一些汉代的陶楼陶屋中就已经可以看到廊桥的早期形象。

气候差异也导致了中国南北桥梁技术上非常大的不同,同样是由于气候差异,南方木材比较丰富,所以南方的木结构桥梁无论是廊桥也好,没有廊屋的木桥也好,都比北方要发达得多。而北方虽然在木结构桥梁上逊色于南方,但留下了非常多石结构的,或者说混合结构的桥梁。在我们国家5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大概有150处是属于桥梁类的,其中有120处是单独的桥梁,还有30处是以这个桥梁群来命名的,一个桥梁群的指向可能包括几座甚至几十座桥梁在内。在王慧莲老师的这本书中,就有了大量的桥梁,据我不完全统计,光是廊桥就有31座,很多都是精品,尤其是以南方的廊桥为主。

王慧莲

王慧莲:在离上海比较近的地方,浙江省庆元县,庆元是中国廊桥数量数一数二的县。庆元本身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庆元廊桥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宋代。庆元有一个村子叫月山村,月山村遗存着现存比较早的一座廊桥,叫如龙桥,它有清晰的纪年。这个村子并不大,但遗存了五座廊桥。还有一座步蟾桥,它是这个村里跨度最大的一座廊桥。步入月山村的时候,就会让你想起《东京梦华录》中写的北宋都城外有桥十三座。刚才贾非老师说廊桥的历史可能跟北方有关,开封就在北方,所以就不禁让人想起这个北宋东京城外的古桥。月山村现在遗存着五座廊桥,很可能就是中国廊桥密度最大的一个村子。还有同在浙江的绍兴,绍兴也遗存着很多古桥,像八字桥,它是最早的立交桥的雏形,从四面看,它都是呈八字。还有太平桥,它的造型很奇特,它的大拱过大船,旁边还有小拱,桥下就是大运河穿城而过。这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在我的书中也都收录了。

《清明上河图》里的桥梁密码

贾非: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他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非常多的古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于画面中心的汴河上的虹桥,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注意到了画中这座拱桥的特殊结构,在此之前这幅画虽然很出名,但由于赏画的大部分是文人墨客,一直都没发现这里面所隐藏的桥梁密码。直到唐老先生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发现了这座桥独一无二的结构,它使用了一种现在称为‌贯木拱编木的结构,当时在学界没人知道有这样的结构。

‌贯木拱在民间也叫筷子桥,就像小时候,我们玩游戏,用两套筷子相互别压,形成一个拱的结构,再简单一点说,我们都见过竹筐,竹筐的那个圆弧是怎么形成的?你把它剪一段出来放到地上,那个就是很接近‌贯木拱的形状。当然‌贯木拱会比它更符合力学的一些要求。‌贯木拱的被发现震动了学界,但并没有找到这样的实例,所以这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已经失传的技术。

贾非

直到大概2010年左右,另外一位桥梁专家在福建宁德的深山中发现了一座‌贯木拱廊桥,后来这种桥梁在浙江也被找到了,但根据近些年学界的一些研究,发现它们看上去很像,但从结构的本质上来说还是不同的桥梁。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了,就是从力学上来讲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利用木构件纵横杆间的别压形成木构。现在比如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一座非常著名的爱情桥廊桥,以及在闽中有一座叫筷子桥的,这几种桥的结构本质跟汴河虹桥是一致的。就是通过纵横杆间的相互别压形成一个木拱。而在浙江后来发现的这些‌贯木拱廊桥,其实是另外一种结构,它的本质是八字拱。八字撑是桥梁技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当跨度大的时候,八字撑会有一个问题,它会纵向失稳,因为八字撑的本质是个四边形。虽然在视觉上它们很相似,但从力学来讲,完全是不同的。

后来的研究我们发现‌贯木拱这种结构在古代日本也有,在古代高加索地区也有,在近代的瑞典、芬兰也有,不过在中国是最发达、最成型的,形成了中国古代跨度最大的桥梁。

我们小学课本里都有《赵州桥》这篇课文,讲到赵州桥是隋代建的,跨度37米,读书的时候对37米完全没感觉,只记得赵州桥是鲁班建造的,传说还留下了鲁班的手印。但赵州桥最大的意义其实就是在它37米的巨大跨度,这个跨度意味着什么呢?在文艺复兴以前,人类的建筑很少有超过30米跨度的。像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有古罗马的万神殿,就这屈指可数的几座建筑超过了30米。直到文艺复兴开始,大概17世纪,德国开始出现净跨超过30米的桥梁,并且很快发展出净跨达到60米的桥梁。在中国古代,像赵州桥这种达到37米的净跨,是极少见的。

我记得是在福建宁德,有一座桥叫栾峰桥,它的净跨有说37.3米,也有说37.9米的,因为桥梁测量有不同的方法,就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总的来说,栾峰桥的净跨是跟赵州桥并列的,是古代跨度最大的桥梁。

但这两个桥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贯木拱桥中的跨度之王,在温州曾经有一座‌贯木拱桥,净跨达到42米,可惜大概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被拆毁了,也就是说在我们中国,古人曾经创造了42米惊人的跨度。我们知道故宫太和殿的梁柱非常宏大,但这个净跨也不过是十几米而已。像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跨度也只有二十米,所以在古代能超过30米的跨度,一定是非常惊人的,它必须要有特殊的木构技术。

396张绝版照片

王慧莲:我的书里收录了396张绝版照片,所谓绝版照片就是说现在你去了现场,也看不到书上拍到的景象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4月,我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访古,卓洋乡有一座桥叫水尾桥,这座桥的造型比较奇特,从航拍能看到它呈一个弧线形,弧度特别优美,然后周围是田野,一下子就感觉像走进了一幅画中一样。但不幸的是,我刚离开一个月,这个桥头的一座宫殿就被拆掉了。这个宫殿是明代的,非常可惜。

还有浙江省的泰顺县,我2014年去的时候它有两座国宝廊桥,2016年,台风莫兰蒂就把这两座廊桥摧毁了,但我特别感动的是,2017年国庆我再去的时候,发现桥被洪水冲毁后重建了。当地很多老乡在洪水退了之后,把被冲走的桥体构件又给捞回来,能用的继续用到重建的桥上,我觉得他们盖起来的不光是一个桥,更是这种造桥技艺的传承。廊桥本身是服务于百姓出行的,重建的时候也基本都是村子里的人去盖,这也是对前人的一种敬仰,一种记忆的传承,所以我觉得非常感动。现在很多古建筑都面临着修复,我们常说修旧如旧,什么叫修旧如旧呢?我觉得至少就是说以前能用的材质,还是要用上。因为我访古多年,看到的很多古建筑,可能我之前去拍摄,明明是绿瓦,等修复后我再去看,就变成灰瓦了。不仔细看细节可能看不出来,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这两个地方没被拆、没被冲毁的廊桥照片,我的书里也都收录了,这就是所谓的绝版照片。

还有我想分享一件比较有意思的,刚才贾非老师说到廊桥的跨度,让我想起跨度很大的一座桥,就是浙江庆元的兰溪桥。这个桥怎么有意思呢?它的桥头有一个西洋殿,是为纪念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明者而建的。庆元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种植香菇的发源地,刚才我说庆元县的廊桥起源于宋代,庆元种植香菇大概也是从宋代开始的,据说还曾受到过皇帝的封赏,封赏之后当地种植香菇的产业越做越大,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庆元也叫香菇城,或者叫菇乡。当地很多桥都是靠香菇致富的富商们建起来的。而且庆元多山,它是浙江省南边的一个门户,去往福建和江西的要道,可以说是浙江海拔最高的一个县,县内廊桥非常多,景色也非常好,如果想实地访古的话,我非常推荐。

福建的万安桥也是我拍完之后被烧掉了,着火应该是2022年左右,我是2018年左右拍的这座桥。万安桥不能说是跨度,可以说是平桥了,它下面的桥墩是宋代的,桥墩上有清晰的题记,这个题记告诉我们后人这些信息,建桥的人他首先是为了完成父母的遗命,他父母想要造福百姓,方便当时百姓的出行,而建桥修路本身是一个积功德的事情,另外他想告诉后人的是他本人是佛教徒,他希望普度众生,搭起两岸的桥梁。那场火灾把这个桥上的木结构可以说是全烧掉了,但桥墩是烧不掉的,这座桥从宋代走到了现在,非常珍贵。现在这个桥已经重建起来了,但重建之后我还没去过。

中国的桥与美国的桥

贾非:我补充一下,这座万安桥是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非常可惜。它有几个之最,它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也是中国跨度最多的贯木拱廊桥,跨度最大、跨数最多、总长最长,所以它非常独特,当然也非常可惜。

廊桥遭遇水毁火灾是非常频繁的,我们有相当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被火烧、被水毁之后重建的。还有刚刚王慧莲老师提到的,就是为什么会去建造这样一座廊桥。这其实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们看到一座座古代桥梁,很少会考虑古人为什么会去建这些桥,当然你可以说它是为了交通,但有非常多的桥梁的建造目的并不是为了交通,最多的原因其实是改善当地的风水。尤其在浙江等地,有非常多的廊桥是建在村子的水口位置。

什么叫水口呢?比如有些山区,村子一般是选择在山区的一个小盆地里,小盆地一定要选择是有溪流经过的地方,这样便于种植庄稼。有水流进的地方就有水流出的地方,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就会有洪水,在中国古代的风水理念中,就把水视为整个村子的运气、财运,怎么能够把财运留在村子呢?就在水流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叫水口,或者叫水尾,建造一个东西把它拦住,这叫拦财聚气。

古人拦财聚气一般有几种方法,一种是堆沙,就是建人造的小山,比如说北方建陵墓时,如果周围没有左青龙、右白虎,就要堆沙,就是人工堆一个小土坡。还有一种是立木,就是种树,种一个风水林,把村子的水口象征性地给拦起来。再有就是立庙,修一个土地庙或龙王庙,或是观音庙,造廊桥也是立庙的一种方式,因为中国大部分廊桥同时都是一座水上的庙宇,里面会供奉当地最灵验的神灵。因为有了这个拦财聚气、改善风水的作用,所以村民集资建桥,谁最积极呢?那肯定是地主、财主,因为他的财产在村里是最多的,所以很多桥梁都是由古代的乡绅财主、地主他们出资建造的。

因为我是专门做东西方桥梁木结构比较研究的,在这种比较研究中就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我们中国古代,喜欢用风水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去建桥。而同时期的美国,比如说在美国相当于我们乾隆的中期,这个时期美国开始大规模建造桥梁,到巅峰时期造了12000多座桥梁,到现在还有800多座,是世界上廊桥第二多的国家。

但美国廊桥跟中国廊桥,它的营造目的完全不同,差异在哪呢?美国的每一座廊桥都是一家股份公司,大家集资建桥,两边设关卡收过桥费,通过收费来获得利润。所以通过美国廊桥的建造,我们也可以看到最早的工业化、商业化的影子在里面,同时由于它是商业化运作的,所以美国廊桥从一开始就追求用最低成本去建造最坚固、跨度最大的桥梁。也是在这种不断追求成本和跨度的过程中,产生了现代的木横梁技术。后来在现代木横梁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引入金属构件替换木构件,最后就变成了大铁桥,比如上海的外白渡桥,其实就是美国廊桥一步步发展出来的,而它的源头就是建桥伊始的这种股份制的合作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2025上海书展|王慧莲×贾非:中国古迹中最美的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