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价格战!非车险“报行合一”落地在即,万亿市场告别内卷

杜绝价格战!非车险“报行合一”落地在即,万亿市场告别内卷

hyde023 2025-07-04 装修常识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7月3日,界面新闻从业内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加强非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标志着非车险领域全面实施“报行合一”进入倒计时。

这是继车险、人身险后,保险业“报行合一”改革的最后一环,也是重塑万亿级非车险市场生态的关键一步。

杜绝价格战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定义了监管范畴内的“非车险业务”:财险公司经营的除车险、农险、出口信用险、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之外的所有业务,主要涵盖责任险、工程险、企财险等纯市场化业务。这一界定填补了长期以来的监管空白。

针对非车险市场的核心乱象,监管祭出四记重拳。

杜绝价格战!非车险“报行合一”落地在即,万亿市场告别内卷

首先是严禁费率“阴阳合同”,堵死套利通道。严令财险公司不得通过“特别约定、批单、协议”等方式变相修改条款责任,禁止拆分保额、更改标的性质等隐性降费行为,确保备案费率与实际执行一致。同时要求精算报告中明确列示附加费率、平均手续费率及单笔上限,杜绝费用虚高。

在监管上,明确财险公司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主体责任。不得委托无资质机构销售,不得以“宣传费、技术服务费”等名义变相支付超额手续费。费用支付必须“实质重于形式”,严禁虚挂中介业务、虚列会议费、广告费等套取资金。

《征求意见稿》为破解应收保费难题,推行“见费出单”机制,原则上需收取全额或首期保费后方可出单。其中首期保费不得低于总保费25%,分期缴费设置刚性约束(如1年期保单分期≤4期,间隔≤6个月),严防空转保单和财政补贴骗保。

监管同时要求险企定期回溯实际经营与精算假设偏差,偏差过大时需重新备案甚至停售产品。推动费率定价从“静态报备”转向动态校准,防范风险错配。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向界面新闻表示,监管推行非车险的全面报行合一,从根本上解决手续费畸高、费用使用不规范,以及恶性价格竞争等市场乱象行为,同时也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行业规范经营和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曾在业绩会上表示,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利于提升行业和公司的承保盈利、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避免行业“内卷式”竞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改善行业非车险亏损局面。

于泽预计如果非车险报行合一顺利推进,实施“报行合一”的业务先期能够推动降低费用率1个百分点左右。

中小险企如何求生?

对于大型险企而言,推行非车险的“报行合一”无疑是利好。

于泽认为,从车险“报行合一”效果来看,马太效应明显,前三家车险市场份额2024年比改革前提升了约1个点。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也有助于公司将资源从恶性竞争中解放出来,释放早期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的投入效能,发挥公司的品牌、规模、网络、专业和人才优势,支持扩大定价承保能力、提升理赔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

但对于定价能力不足,竞争力有限的中小财险公司,“报行合一”将对业务带来更大的冲击。

周瑾告诉界面新闻,对中小财险公司的短期影响而言,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满足监管合规要求,需要规范费用管控的内部制度和流程,需要付出一定的合规成本,另一方面,财险公司摒弃过往的价格竞争模式,不能靠返佣等不规范费用运作方式来赢得业务了,会失去一些市场“竞争力”,并可能引发中小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对此,周瑾向界面新闻指出,保险公司均需要重塑销售能力,提升规范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行业良性竞争,保证客户利益,确保财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某大型财险公司战略部人士则向界面新闻建议,中小财险公司应立足自身优势,聚焦特定非车险领域,切忌被保费规模裹挟,盲目折腾。在产品服务上,由于中小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再保安排上受限,股东资源型的对公业务是基石和品牌展现,市场业务则是补充,应采取谨慎跟随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杜绝价格战!非车险“报行合一”落地在即,万亿市场告别内卷》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